日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下发表扬通报,对2020-2021年山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等进行了表扬,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省仅30个。近日,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了解各宣讲团队具体经验做法,感受浓浓的文明宣讲氛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法治宣讲进校园、“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暨新时代伯祥精神宣讲活动……在寿光,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走进田间地头、厂房车间、社区广场、校园课堂,打通了理论走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寿光市聚焦“谁来讲、在哪讲、讲什么、怎么讲”等问题,整合队伍、创设平台、精选主题、活化形式,各讲师团和广大理论宣讲工作者紧紧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一重要任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宣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群众心里,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
身边人讲身边事
理论宣讲润心田
日前,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报告会,邀请寿光市党校教师冀海英作专题宣讲。会上,冀海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赓续百年荣光开创美好未来》为题,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绩、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宣讲和深刻阐释。
“宣讲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对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大家都受益匪浅。”与会人员纷纷表示。
连日来,类似宣讲报告在寿光各部门单位、镇村社区陆续开展。宣讲过程中,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立足身边人、身边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在群众熟悉的生产生活场所宣讲,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奋进的力量。
宣讲是我党理论武装的重要手段,理论宣讲队伍是理论武装的基础。围绕“谁来讲”这一问题,我市统筹建队伍,坚持“分级组建、全面覆盖”的原则,寿光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各镇街、部门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参与,组织成立了64支、1300多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史敢当”志愿宣讲队伍,开展“七一”重要讲话、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宣讲活动。同时,整合党校教师、“五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力量,合理划分理论、政策、人文、科技、法治等组别,先后到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开展“五支队伍”进校园、“百人千场”宣讲1000多场次,打造了“理响寿光”“传统文化”“法润乡村”“婚姻调解”等宣讲品牌。坚持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带动身边人,整合寿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典型人物,成立了120人的“寿光榜样”百姓宣讲团,组织他们现身说法。
通过系列措施,寿光市打造了一支理论水平高、政策掌握好、实践经验丰富、求真务实的宣讲队伍。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20多场次,受众达3万多人。
群众点餐组织送餐
理论宣讲接地气
“不仅让我们学习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还了解了新的蔬菜品种,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发家致富,这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讲课,大家真心喜欢。”说话的是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种植户赵世英,他说的“讲课”是园区组织开展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座谈会。
据悉,为了让园区的种植户及时学习全会精神,田柳镇先组织园区工作人员对全会精神进行学习,然后安排党员利用种植户的干活和卖菜空当,进大棚讲课,共同学习全会精神,同时送技术到大棚,活动深受种植户欢迎。群众需求在哪,理论宣讲就到哪。寿光市组织宣讲队伍“贴”着群众的需求走,送宣讲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心头。
“过去,理论宣讲都是在一个封闭的教室里,一群人听一个人干巴巴地讲,时间长了,大家就失去了兴趣。”理论宣讲志愿者孙继红表示,“现在我们根据群众的需求,精心备课、悉心讲解,还有互动环节为群众答疑解惑,群众的兴趣热情上来了,我们讲得也更有劲了!”
围绕大事讲“形势”,开展“讲实事、悟思想、听党话、跟党走”专题党课,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党心民心;围绕工作讲“政策”,突出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千村万场”大宣讲活动,把各项惠民政策送进门、交到手;围绕民生讲“故事”,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新风尚”移风易俗宣讲、“蔬菜标准化生产大轮训”、“文明信用”等特色活动,实现了“脑袋”“口袋”一起富……近年来,寿光市在宣讲内容、宣讲地点上不断创新,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点菜配餐”式宣讲,变过去请群众到会场为根据群众需要送宣讲上门。宣讲地点灵活设置在人员集中的戏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所、站),或者是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生产车间、学校和广场等,通过“见缝插针”的方式,面对面讲形势政策、说成就变化、解百姓疑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送到百姓心坎上。
创新形式讲好故事
理论宣讲聚民心
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有的坐着长条板凳,有的坐着马扎,在村委大院或会议室内认真听讲座……这是寿光市理论宣讲进乡村的现实场景。
在营里镇鹿家庄子村,宣讲志愿者以拉家常的方式,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汇文学校,宣讲人结合学生特点,用朴实的语言、动人的情感、鲜活的故事,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生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趣味化、活泼化,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治观念……在基层宣讲中,各宣讲队伍在宣讲内容上求“实”,宣讲方式上求“新”,宣讲语言上求“活”。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注重“点菜”的针对性,增强“配餐”的有效性,力求做到每场宣讲活动都有主题、有互动、有共识,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送至百姓家门口。“我们没听够,期盼再来讲。”“老师们经常来,从国家政策到传统文化,从法治宣传到教育理念,宣讲内容涉及生活各方面。”“很实用,很喜欢听。”……对各类特色理论宣讲,群众纷纷点赞。
日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寿光市打造的“百年辉煌——寿光党史大讲堂”直播栏目成为刷屏热点,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收听收看;1000多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遍布城乡,讲解员们结合自身经历讲党史、砺初心;每天中午、傍晚两个时段,各镇村大喇叭响起,“好好学‘习’空中课堂”开讲,党史教育、历史故事等贴近生活的宣讲深受群众欢迎……基层宣讲活动开展过程中,寿光因地制宜,搭建了“实体、云端、流动”三类讲堂,采取“线上+线上”形式宣讲,先后举办了文明实践“云”讲堂、“好好学‘习’空中课堂”1000多场次。
一场场激情昂扬的报告会,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讲座,一台台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一次次思想的交流启迪,让原本高深的理论借助理论宣讲的“格式”转化,具体而真切地融入寿光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中,凝聚起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磅礴力量。